对于如何形成认知地图人们认为有两种不同的见解:(1)模拟观点认为,在认知地图是真实环境在记忆中的复制品。与在物质环境上一点点相互对应,似乎是一副贮存在头脑环境中的图像。所以可以称之为心里图象。(2)命题观点是更加强掉通过对信息赋予意义加以贮存,也就是说,客观环境被再现为很多相互联系的概念,比如每一种概念都会引起许多联想,如颜色、名称、相应的声音、高度等。设计师借助于这种从记忆中寻找有关的各种联想,并由所画的草图体现出来。
在认知地图中有地理地图的特点,其实它不止是一张简单的二维平面效果图,而是所在城市居民长年累月往返活动、反复体验的累积,远比单纯的知觉与认知丰富。它是多维环境信息的综合再现,即包含具体信息,如街景、建筑造型、广告人流等。也包含抽象信息,如构成整体意象的单独要素和环境氛围等,共同形成城市环境的结构。这种结构一旦形成,就带有一定的持久性和稳定性,所以,这类信息还带有认知图式的性质。一般人认知地图以视觉信息为主,同时还包括视觉方面的意象。比如:说到苏州的寒山寺,脑海中出现不仅仅是一座古刹、夜色中灯火灰暗的渔船,仿佛还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阵阵钟声,还能感觉到深秋之夜的凉意等等。
人们对同一物质的环境,具有与众不同的认知地图的特性,主要取决于个人对环境的熟悉程度,这种熟悉程度取决于多种复杂的因素。生活在当地的居民对所在的城市比较熟悉,在长期往返过程中信息逐步简化,习以为常而变得熟视无睹。外来者对当前环境并不熟悉,要靠细心观察和探索去适应新的环境,所以比当地居民更注视观察对环境的认知。由于人们常常把新的环境与原来所在的环境相比较,更容易发现新环境的特征。此外,当地居民更注重环境的功能,能记住的多半都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场所,对外来者来说更注重道路、节点和标志。